春回大地,草木勃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出,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兩會期間,關于農業強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提案、議案也備受關注。
當前,農林生物質發電產業仍存在盈利模式單一、電價補貼拖欠、轉型支持政策不完善等問題。
近日,河北省發改委發布關于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2022年1月1日(含)以后核準的生物質發電項目、2021年底前核準但未開工的生物質發電項目,以及2021年底前核準且開工在建但在2023年6月30日前仍未全部機組并網的生物質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執行我省當期燃煤發電基準價。
近年來,以核能、風能、太陽能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5.5%。正如一條“鯰魚”,雛形初現的清潔能源供暖攪動傳統能源主導的供暖領域,為供暖領域瞄準“雙碳”目標,開展智慧轉型,帶來更多可能。
為促進綠色農業、低碳農業和生物農業加快發展,不斷提升我市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增強農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提質增效,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22年黑龍江省秸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黑政辦規〔2022〕23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1月10日國資委舉行國家電網與國家電投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權交接儀式,兩家央企在生物質發電領域的專業化重組落地。
2022年12月29日上午10時,隨著首批生物質原料進入厭氧發酵罐,標志著湖南耒陽生物天然氣項目正式啟動試運行。該項目是長江電力所屬三峽電能投資并自主建設的第一個生物天然氣項目,也是三峽集團首個投運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
近日,中國石油國際事業倫敦公司運作的2000余噸生物航煤順利進入荷蘭航空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油庫,標志著中國石油在歐洲市場完成首單生物航煤交易,國際貿易新能源業務邁出了新步伐。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當“碳市場”“碳交易”不斷成為“熱詞”,對于生物質能企業而言,“經濟性”問題往往是最關注的焦點話題。
12月4日,大唐安徽發電有限公司660MW超臨界燃煤機組直燃耦合生物質發電項目順利通過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
11月21日10時,華能山東分公司日照電廠4號機組68萬千瓦耦合生物質發電示范項目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
“十三五”以來,我省燃煤電廠與鍋爐整治成效顯著,為全省空氣質量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生物質電廠與鍋爐的治理仍然是明顯短板。為推動全省生物質電廠與鍋爐綜合治理,進一步挖掘減排潛力,推進市縣空氣質量同步改善,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特制定本方案。
荷蘭公司Attero、Nordsol和Titan已為其生物液化天然氣項目 FirstBio2Shipping 達成最終投資決定(FID),該項目現已進入建設階段。
“國家標準發布后,解決了產業缺失技術標準的問題,促進了生物天然氣行業發展,更落實了2019年國家能源局下發的《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加快制定出臺生物天然氣系列標準,包括生物天然氣產品和并入燃氣管網標準的要求。”
意見指出,支持民間投資參與102項重大工程等項目建設。已確定的交通、水利等項目要加快推進,在招投標中對民間投資一視同仁。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太陽能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儲能等節能降碳領域投資力度。
上一頁 1 3 4 5 6 7 ...
35 下一頁
近年來,我國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相對成熟,在農作物秸稈資源量大的地區,成為消化利用秸稈的有效技術。在引進國外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經過消化吸收,我國已基本具備制造垃圾焚燒發電設備的能力,引進國外設備和技術建設了一些垃圾填埋氣發電示范項目。我國生物質發電原料多種多樣,原料特性差別明顯,以農業廢棄物為主,還包括林業剩余物和潛在的灌木林。因此,發展生物質發電技術應根據各地的條件采取不同的技術方案,鼓勵生物質發電技術的多樣化發展。在規模上,應根據原料供應的可能性,以中小規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