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環境日之際,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再按下快進鍵。一直居于行業領先地位的豐田汽車,聯合中國一汽、東風公司、廣汽、北汽、億華通等五家公司,共同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加快氫燃料電池車(FCEV)在華研發、落地和普及。
氫能產業的發展,正迎來政策性利好。在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國家氫能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氫能以其清潔、零排放、高熱量等自身優勢,作為“能源”正在獲得業界的認可。過去幾年間,中國上下掀起了一股氫能熱,數十個地方政府出臺了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規劃。
6月1日,2020年濰坊創建氫能示范城市暨濰柴15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營儀式舉行。15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放濰坊,這是繼2019年首批投放50輛后,濰柴又一次在濰坊大規模投放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為濰坊創建氫能示范城市注入了綠色“新動力”。
雖然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已進入商業化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部分關鍵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國家統籌謀劃等多方面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5月25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稱“中汽中心”)投資的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天津)建設項目,在天津市東麗經開區氫能產業園正式啟動。該項目總投資約19.9億元,規劃建設燃料電池、動力電池、電驅動總成、電磁兼容、新能源整車等20余棟綜合試驗樓,以及能源中心、供氫中心等基礎設施。項目將建設成為國內新能源整車領域規模最大、測試能力覆蓋最全的研發驗證和測試基地
德國Autostack-Industrie項目旨在將燃料電池關鍵生產技術推向工業化應用階段。該項目基于汽車行業的制造流程,按照產品質量先期策劃標準,進行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的研發與燃料電池批量生產工藝的開發,從而滿足汽車行業的質量和成本要求。
5月21日下午,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79天的全國兩會拉開帷幕。如何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之時,恢復經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熱點之一。每年兩會,馬化騰、張近東、冷友斌、張學武、王鳳英等來自不同行業的“大佬們”的建言備受關注,那么,今年他們又將有哪些新建議呢?
?中國汽車業正面臨國際國內競爭加劇、格局重塑的考驗。今年已是第13次參加全國人大代表會議的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這次繼續聚焦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就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全球化路徑等問題建言獻策。
在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政策的推動下,嘉興德燃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攜手中車時代也加入“推進燃料電池產業示范與批量應用”的隊列。日前,德燃動力與中車時代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基于各自優勢資源,共同研發高質量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共同推進燃料電池產業的示范與批量應用。
5月17日,天津港保稅區發布氫能規劃及相關扶持政策。根據《天津港保稅區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天津港保稅區規劃到2022年建成加氫母站一座、加氫站6座,運營氫能燃料電池車輛(含叉車、物流車、公交大巴)不少于800輛,氫能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0億元。
當前,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已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產業集聚區和示范應用區,共計推廣車輛超過4000輛。在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進程中,需不斷分析、吸收和借鑒電動汽車的發展經驗,穩步前行。
近日,氫燃料電池電堆解決方案供應商驥翀氫能,對外發布了一款將用于氫燃料汽車的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產品——MH170,作為“MH”系列第一代產品,MH170采用了國際主流的金屬雙極板技術路線,具有比功率密度高、結構強度高、低溫自啟動能力強、量產工藝工序少易于批產、量產成本低等優勢,可以滿足大巴、物流車、中重卡車、特專車和乘用車等不同車型的需求。
在節能減排的政策倒逼和成本逐步降低的背景下,國內氫能重卡在核心部件燃料電池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氫能重卡的商用將在2020年打開新局面。
由于氫的來源幾乎是無限的,支持者聲稱氫燃料電池汽車最終可能會加速淘汰傳統電池動力汽車,而最近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不少電池工廠的停工讓電動汽車的供應鏈出現問題,這不禁讓人遐想這種趨勢是否會提前到來
巴拉德動力系統近日宣布收到總部位于波蘭博勒喬沃的歐洲領先公交車和無軌電車制造商Solaris Bus & Coach S.A.的采購訂單,訂單合計購買20個巴拉德最新的70千瓦重型燃料電池模組FCmove-HD。
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不具備全球領先的技術,但是在新能源領域卻存在著巨大的機會。發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氫燃料客車有可能是中國汽車企業取得全球領先地位的一個絕好契機。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得到各國政府重視,世界主要汽車企業紛紛投巨資研發,并取得顯著成果。我國自2016年起,隨著GEF/UNDP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項目第三期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進入了加速期,被認為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規模化生產、應用燃料電池汽車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