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煤三建二十九工程處大南湖項目部傳來捷報,該項目部7月份施工進尺再創新高,當月進尺達到1206米,施工進度、現場質量、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工作受到業主方與監理方的充分肯定。
日前,在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坑下,編號為508號的930E礦用卡車勻速行駛在1200平盤道路上。駕駛室里,只見卡車司機雙手放在膝上,絲毫沒有操控方向盤,車輛卻依然駛向前方。礦用卡車無人駕駛這個聽起來很“黑科技”的項目,在準能集團正從“紙上談兵”逐漸變成現實。
晉煤集團長平公司聚焦“六新”突破,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在“持續做優做綠傳統產業”上尋找突破,把牢智能發展主旋律,加強基礎建設,建成集團公司范圍內首個萬兆工業環網,為智能化礦山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日前傳來好消息,作為我國首個2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集團累計生產清潔煤炭突破30億噸。
8月14日,省能源局下發通知,明確指出我省境內所有煤礦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改擴建、資源整合、技術改造等)開工均由煤礦主體企業自行批復,省、市、縣能源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政審批管理部門不再辦理開工報告審批。
“只需操作工人按下總控臺的一鍵啟動按鈕,就可以啟動綜采工作面,采礦機割煤、推溜、移架,然后通過傳輸皮帶將煤炭不斷輸送至地面。”同煤集團同忻礦綜采二隊隊長許昕提及智能化建設時說,“我們已經連續七次對智能化工作面進行升級改造,現在我們的工作面‘能掐會算’,我們的礦工也當起了‘智能管家’。”
近日,山東河北兩省分別宣布實施大型煤炭企業重組,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專家認為,新一輪的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基礎上推進的重組,在一定意義上是為了實現煤炭企業的強強聯合,推動企業從做大邁向做強。
截至7月27日,我國首個2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累計生產清潔煤炭突破30億噸。神東礦區屬于世界整裝優質大煤田,埋藏淺、煤層厚、煤質優,是我國重點規劃建設的十三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也是我國建成的首個億噸、2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
近日,冀中能源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2020年度第九期超短期融資券已于7月30日發行,實際發行總額20億元,期限180天,發行利率5.28%。所募集資金擬用于歸還自身即將到期的債務融資工具,不用于長期投資。
陜西煤礦安監局8月3日召開的煤礦安全監察工作推進視頻會透露,2020年上半年,陜西省共生產原煤31095萬噸,同比增加4440萬噸,增長16.66%。
山西國資國企改革正在提速,煤炭領域多個專業化重組項目同步展開。近日,本報記者獨家獲悉,兩大省級燃氣龍頭——山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西燃氣集團)與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新能源”)擬展開重組,以進一步推動山西煤層氣增儲上產、激發全產業鏈活力。由于重組方案尚未出臺,除上述兩家企業之間的整合,目前不排除加入其他省內資源的可能性。
為引導煤炭企業深化改革創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煤炭安全高效綠色開采和清潔高效低碳利用,構建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研究提出了《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近日,印尼大型礦業公司巴彥資源公司(Bayan Resources)公布,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煤炭產量為1210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24.4%。
受韓國逐步淘汰煤炭政策的影響,國企韓國煤炭公司(Korea Coal Corp.)的生存愈發艱難,迫使該公司不得不進行裁員來維持運營。
日前,從中煤礦建集團第六屆科技大會上傳來消息,中煤三建二十九工程處《硬巖巷道智能化鉆裝錨掘進機及施工關鍵技術研究》榮獲2018-2019年度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田茂長被評為“科技工作者標兵”,陳璐等8名同志被評為“優秀科技工作者”。此外,獲得優秀“五小”成果獎一、二、三等獎共11項,優秀論文獎5項。
總體上看,中國煤炭企業與機械設備市場一直處于迅猛上升趨勢,而液壓支架作為煤炭企業建設高產、高效、安全采煤礦井,實現采煤機械化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其價值量逐年遞增,需求增速超過煤炭設備需求增速,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煤礦機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煤礦機械行業中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