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首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云(南)廣(東)特高壓直流工程累計向廣東珠三角負荷中心輸送云南清潔水電突破3000億度,相當于節約標煤86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6萬噸,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83萬噸,減少粉塵排放4320萬噸,對優化東西部資源配置,實現東西部資源互補,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有著重要意義。
5月21日,世界上容量最大、首次在電網負荷中心實現分區互聯的柔性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啟動投產,將大幅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電力供應保障能力。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就是分別在廣州增城、東莞沙田各新建了一座柔性直流換流站,將粵港澳大灣區電網一分為二,形成兩個“背靠背”的獨立智能電網。
3日從中國國家電網(以下簡稱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2日,世界最大特高壓換流站——四川涼山布拖換流站首次500千伏62母線GIL設備現場振蕩雷電沖擊試驗由國網青海電科院順利完成。此次試驗的完成,也標志著國網青海電力在成套沖擊電壓發生器經長途運輸并在現場開展雷電沖擊試驗方面的能力和經驗更加穩定成熟。
為助力春節期間電網安全和電力可靠供應,國網湖北電力直流公司細化春節多項保電措施,全力保障春節期間三峽水電輸送平穩、渝鄂工程運行正常、陜電入鄂通暢無阻。春節期間,國網湖北直流公司所轄8座換流站管理人員24小時駐站值守。節前,該公司組織各換流站組織開展了消防應急演練和雨雪冰凍天氣應急演練,并對8座換流站開展了全面巡視,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在湖北葛洲壩、龍泉、江陵、宜都、團林、施州、宜昌、武漢8座換流站里,國網湖北直流公司...
7月8日,三峽如東海上換流站發運儀式在南通振華重裝碼頭舉行,這個迄今為止世界最大、亞洲首座海上換流站,將為我國進入深海、遠海風電開發領域提供了堅實的裝備技術支撐。 三峽如東海上換流站工程包含基礎樁、導管架及上部模塊三大部分。
27日,±800千伏特高壓青南換流站750千伏青寧Ⅱ線、青塔Ⅲ線合環運行,至此,750千伏塔拉-青南-西寧三回輸電線路工程完成全部投運工作,這是青海750千伏主網架首次建成三通道輸電線路。
條條銀線穿越天山,強大電流源源外送。入冬以來,新疆電網用電負荷屢創新高,1月7日達到3737萬千瓦,同比增長11.3%,并于2020年12月23日,實現了年度疆電外送電量1千億千瓦時的新突破,相當于外送標準煤約3200萬噸。
1月4日,記者從國網青海檢修公司獲悉,近日,青藏聯網工程的“心臟”±400千伏柴達木換流站2臺調相機結束168小時試運行,在大電網的“浪潮中”順利通過了性能指標檢驗和全面考核。調相機工程的正式投運,進一步提升了青海海西乃至西北地區清潔能源穩定送出能力。
日前,特高壓青南換流站4號調相機168小時試運行圓滿完成,在大電網的“浪潮中”順利通過了性能指標檢驗和全面考核。至此,工程4臺調相機全部正式投入運行,有效解決跨區直流輸電和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帶來的無功電壓穩定問題,進一步提升青海電網的安全保障能力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開始啟動投產!”12月27日上午,隨著指令下達,由南方電網公司投資建設的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成功投產,創造19項世界第一,較計劃提前半年。當天舉行的投產儀式上宣讀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批示。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黨組書記章建華下達工程投產指令并講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袁野出席儀式并講話。
日前,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能源大通道青豫直流工程順利完成極Ⅱ高端直流系統調試,系統設備性能和各項指標一切正常。值得一提的是,該站6臺±800千伏高端換流變壓器全部在位于青海省西寧市的國內首座特高壓換流變現場組裝基地成功產成。
白鶴灘—江蘇工程起于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止于江蘇省蘇州常熟市,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5省(直轄市),線路跨越岷江、漢江和長江,途經高海拔、重覆冰等地區,全長2087公里,新建白鶴灘、虞城2座換流站。工程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307億元,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運。工程全面集成特高壓直流和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優勢,在世界上首次采用混合級聯直流輸電新技術,大幅提升華東電網受電能力,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未來的能源是潔凈環保的,其中一個方向便是海上風電。據悉,目前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幾乎都掌握在海外電力巨頭手中,自主創新便是中國要突破這個領域的唯一出路。在江蘇省如東縣綿長的海岸線上,一排排白色風機迎風而轉,將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送向遠方。不久后,一棟乘風破浪的"海景房"也將加入這片"蔚藍",掀開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新的一頁。
換流站是指在高壓直流輸電系統中,為了完成將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或者將直流電變換為交流電的轉換,并達到電力系統對于安全穩定及電能質量的要求而建立的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