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統計,2020年1-5月,協會直報大型煤炭企業原煤產量完成10.7億噸,同比減少423萬噸,下降0.4%;營業收入(含非煤)為13367.5億元,同比下降6.9%;利潤總額(含非煤)為400.9億元,同比下降37.9%。
多年來,作為全球唯一全產業鏈綜合性煤炭科技創新型企業,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煤科”)始終踐行“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注重科技創新工作,不斷推進我國煤礦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近日,同煤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合作攻關,開發煤炭清潔利用 “長支鏈結構聚丙烯樹脂制備技術”、“聚丙烯嵌段共聚新技術與新產品”尖端技術研發完成,為現代煤化工產業鏈下游產品做好了技術儲備。
坐在集控室的工位上,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的采煤工人董合波點動鼠標,操控著井下的采煤機作業——“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把煤采了”,在井下工作了12年的董合波以前從不敢想。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能源局6月18日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主要調入地區燃煤電廠常態存煤水平達到15天以上的目標,同時要嚴控煤電增加產能規模,穩妥推進煤電建設,發布實施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測。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昨天對外發布《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提高能源生產供應能力,今年再退出一批煤炭落后產能,煤礦數量控制在5000處以內,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全國煤炭產量的96%以上。
近日,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 Ltd)工會決定于7月2日起舉行為期3天的罷工活動,以抗議政府向私營煤企開放商業開采的決定。據悉,印度煤炭公司五大工會90%的工人將參與罷工活動,人數將達到28萬人。
近日,中國首個煤礦井下移動5G網絡在山西陽煤集團新元煤礦地下534米建成,這標志著中國煤炭行業正式踏進5G時代。5G網絡在煤炭行業應用可以實現快速上傳安全生產數據和環境視頻,高清音視頻通話,設備遠程智能控制等多種應用。進一步降低了煤礦企業綜合維護成本,極大提高綜采效率,讓無人化、少人化的井下開采成為可能。
6月9日,由105節車廂組成的煤炭專列從準格爾旗青春塔煤礦工業廣場緩緩開出,駛向馬柵站與準朔鐵路接軌。這標志著內蒙古準格爾旗青春塔煤礦鐵路專用線正式投入運營。
2020年底前60萬噸/年以下煤礦全部退出,全省煤礦數量減少至900座以內,大型煤礦產量占比達到76%以上。山西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山西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優化煤炭產業結構,對煤礦生產提出上述要求。
10日從山西省應急管理廳獲悉,該廳成立10個督導檢查組,自今年3月起對山西各市煤礦企業“一通三防”專項整治工作開展督導檢查。截至5月底,各督導檢查組共檢查礦井208座,查出“一通三防”隱患1069條。
近期,煤礦智能化建設屢屢得到政策支持,“新基建”的加速布局更是為煤礦智能化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山能集團大力推進‘智慧礦山’建設,使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生機、新活力。智慧礦井成為阻擊疫情和保障能源供應的‘攻堅奇兵’。”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李位民表示。
在貴州豫能安順煤礦主斜井皮帶機上巡檢一改“往常”,一個長40厘米、寬25厘米、高45厘米、重17公斤的“智能機器人”時走時停地進行觀察檢查。上述礦井也成為貴州省首個使用“智能機器人”巡檢的礦井,標志著中國“西南煤海”煤礦智能化機械化升級改造開啟新篇章。
在煤礦布局5G網絡,是煤礦智能化提出的新要求。日前,山西陽煤集團聯手中國移動、華為公司,在新元公司地下534米完成首個全國煤礦井上、井下5G網絡的開通和優化,這也是目前國內地下最深的5G網絡。
轉型,一道新時代賦予山西的“必答題”。怎么轉?往哪轉?這個昔日的“煤老大”篳路藍縷摸索多年,始終難以破局。如今,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山西堅持“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國有煤炭集團紛紛“煤”開二度,用科技轉型的新步伐回應“時代之問”。
總體上看,中國煤炭企業與機械設備市場一直處于迅猛上升趨勢,而液壓支架作為煤炭企業建設高產、高效、安全采煤礦井,實現采煤機械化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其價值量逐年遞增,需求增速超過煤炭設備需求增速,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煤礦機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煤礦機械行業中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