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發改委持續貫徹落實自治區“多生產煤炭、多發電、超額完成煤炭保供任務,為國家保供與安全做貢獻”部署要求,主動作為,勇于擔當
近期,受俄烏沖突這一“黑天鵝”事件和對俄制裁導致的能源危機影響,尤其是在俄羅斯宣布大幅降低“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輸氣量后,歐洲多國宣布重啟煤電計劃。
8月份,全國各地汛情疫情擾動,高溫天氣持續,多地電煤需求不斷攀升,迎峰度夏、能源保供面臨重大考驗。面對艱巨復雜的形勢,國家能源集團充分發揮煤電路港航一體化運營優勢,全力以赴穩生產、增供應、保民生。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等產業生產指標均有較大增幅,為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能源保障。
近期亞洲動力煤市場略有起色。截至9月5日,卡里曼丹港4200大卡印尼煤FOB價79美元/噸,周環比上漲2.5美元/噸,月環比上漲1.05美元/噸;3800大卡FOB價64美元/噸,周環比上漲1.25美元/噸,月環比下跌1.25美元/噸。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受能源危機影響,2022年上半年,德國燃煤發電廠所占的供電份額達到了31.4%,同比上升了4.3%。
隨著冬季備煤時間的到來,全球“搶煤”大戰愈演愈烈,不僅是用煤企業在搶,連歐洲老百姓也在排隊搶煤。
國際能源署(IEA)9月2日發布報告稱,與印度尼西亞能源和礦產資源部(MEMR)開展的到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合作項目今日啟動。印度尼西亞從許多清潔能源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物中獲得的出口收入,在2030年將超過其最大的煤炭出口收入。
韓正指出,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也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也為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今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煤炭生產供應,1月至7月全自治區實現原煤產量21836萬噸,同比增長33%;實現新疆煤炭鐵路外運量2775萬噸,同比增長45%。
鋼鐵行業的“金九銀十”即將到來,鋼企也做好了準備。在兩年內經歷了三次價格劇烈波動和房地產需求低迷后,河北一家鋼廠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已經過了躺著賺錢的時代了,現在行業面臨著產能調整和過度金融化的局面。”
到2025年,煤炭、稀土、銅、金等重要礦產的供應保障體系更趨完善,勘查開發區域布局更趨合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環境保護更加協調,基本形成綠色勘查開發新格局。穩步推進煤炭、稀土等能源資源基地建設和國家規劃礦區建設,全區煤炭年產量10億噸左右,稀土氧化物和鎢按照國家下達指標生產。
由于擔心冬天燃料短缺,近日,數十輛汽車和卡車在波蘭東部波丹卡的一座煤礦前排起長隊,等著買煤。
8月29日,陜西省統計局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陜西端穩“飯碗”,守牢能源供應安全底線。省委、省政府運籌帷幄,扎實落實“能源革命”戰略思想,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能源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多元有效安全可靠能源供應體系逐步建立,新能源發展動力愈加強勁,綠色低碳進程加速,能源消費有效控制,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今年前7個月,我國累計從俄羅斯和蒙古國進口煤炭數量小幅增長,而從其他國家進口煤炭累計數量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從南非和哥倫比亞除年初有少量進口外,已連續數月沒有進口,同比降幅較為明顯。
2018年煤炭產量向“三西” 地區集中,而中東部煤炭消費缺口拉大,煤炭區域供給格局變化,我國煤炭消費量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中東部地區,其中山東省是主要煤炭消費地區。而隨著區域間煤炭調撥規模擴大,多年來形成的煤炭運輸格局也被打破。